古玉溯源
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(距今五六千年)遺址,出土有紅山玉器地點40余處,出土總件數達400余種。在史前,人類就造出了精美的玉器,以其精美絕倫、古樸莊重的風格受到世人矚目!扒嘤窆丛气B形佩”和“豬龍玉佩”堪稱紅山玉器的杰出代表!扒嘤窆丛气B形佩”呈幾何梯形,長17.4厘米,寬12.9厘米,青綠色,色澤瑩潤。全器呈一回紋鳥形,頭有鳳冠,嘴成鉤形,雙翅舒展,尾羽輕揚,雙足提起,作展翅飛翔狀,栩栩如生,給人以渾然一體的動感與美感!柏i龍玉佩”是目前發現最早的以龍為造型的藝術品,龍為豬嘴,岫巖玉制成。帶鳳狀的“青玉勾云鳥形佩”和“豬龍玉佩”的出土,更顯出其珍貴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。由此可將中國的龍鳳文化興起的時間追溯至5000多年前,那時中國就崇尚龍鳳呈祥了。在安徽省博物館中有一件含山縣原始社會墓葬中出土的玉人,是目前中國最早、最完好無損的全身玉雕人像。這尊灰白色玉質雕像,呈站立姿勢,高9.6厘米。在當時尚未有金屬工具出現的情況下,用石頭雕刻出如此勻稱和精細的陰刻線紋,還運用了淺浮雕和半圓雕,以及切、割、鑿、挖、鉆等技法,技藝是多么的精湛!江西省新干大洋州商代大墓出土的玉雕羽人,用晶瑩剔透的青田玉雕琢而成,通體呈棗紅色,高11.5厘米。其臂拳屈于胸前,作側身蹲坐狀,腳與臂部齊平,兩側對稱,制作工藝之高超令人驚嘆。西漢早期南越王國第二代國王越昧的墓葬中有只角形青玉杯,用和田青玉雕成,高18.4厘米,內徑5.8厘米,外徑6.7厘米,海螺形,器口呈橢圓形。杯上主要裝飾是一條龍,從口部到底部,龍回卷纏繞于杯身上,由淺浮雕逐漸轉為高浮雕。陪襯花紋是單線淺刻的勾連云雷紋。
從以上考古中看出,古人制作玉器,大致有“琢”、“鑄”、“碾”等技法。古玉器造型紋飾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。殷商、西周玉雕莊嚴肅穆;春秋戰國玉雕華麗精致;漢代玉雕細微遒勁;唐宋明玉雕絢麗多姿;清代玉雕,無論是玉材的選擇、用玉的數量、生產規模,還是產品種類、加工技術和裝飾紋飾都遠非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可以相提并論。
而要判斷是不是古玉,就得掌握各個時期玉器琢磨的特點。一面穿鉆成孔,孔眼成喇叭形,以及兩面穿孔,越往接口處孔眼越小,這不是鐵器穿孔,用的是石器,可斷定為戰國前后的玉器。還可以依據陰刻、剔地陽文、浮雕、鏤雕和圓雕5種手法出現的年代來判斷玉器屬于哪個時期。